回到主页

长策投资完成对互联网农业知识服务平台“天天学农”A轮投资

broken image

8月8日,天天学农召开A轮融资媒体见面会暨周年庆战略发布会,天天学农已完成数千万A轮融资,领投方为长策投资,经纬中国继续加注。本轮融资将用于课程研发,采取签约独家IP等措施来增强内容团队,同时增强线上推广力度。

天天学农成立于2017年8月,2018年2月获农资电商平台大丰收天使轮投资,5月获经纬中国千万级Pre-A轮投资,到8月第三轮融资完成,仅花了6个月时间。如此迅猛的融资速度根源于天天学农的农技“知识付费”模式解决了农民的痛点,踩中了流量下沉的风口。

实用型知识付费平台 抓住3亿农户下沉流量

农户群体长期缺乏优质知识获取渠道,农技类知识学习能直接提升其经济收入,因而付费意愿较强。

客观条件上,智能手机、4G网络、微信支付在农业群体中的普及,也为农业互联网知识付费打好了基础。另外该群体规模庞大,据了解,中国仅种植人口就有2.6亿左右,整体市场潜力较为可观。“流量下沉”已成为当前移动互联网的一种趋势,知识付费也随之蔓延至下沉人群。

相对于目前已有的知识付费课程,天天学农的课程更接近于在线教育,它有更强的约束力和更体系化的知识内容,同时又兼顾了知识付费的移动消费特征。

由于有了教学过程和课后学习的问答互动,对种植户而言,就能够获得较为深度系统的知识学习,同时课程能直接对经济收入产生正相关。这使天天学农的课程成为了刚性需求。

天天学农在课程设计上做了大量的调研,考虑到农民的学习基础、农业劳作的消耗量,农民通常不愿意学习时间长、难度大的课程。天天学农在课程设置上也摸索出了一套标准:10-15分钟,简单易懂、图文音视搭配,知识点突出。课程整体学习体验足够“轻”。

成立短短一年,天天学农累计服务用户50万人,合作专家超过500人,付费率超过20%,课程总门类超过120个,总节数超过1000,覆盖地级市达到186个,天天学农APP月活40%。因平台的内容实操性很强,且课程内容的打造围绕农户学习的特征习惯,所以目前的完课率很高,已超过80%。

broken image

知识付费从2016年开始爆发,像得到、知乎、喜马拉雅FM等平台已完成了商业模式的验证,“解决焦虑、让自己变得更好”成为了知识付费上半场的主旋律。数据显示,去年年底,仅“知识付费”平台用户规模即接近5000万,有知识付费意愿的用户暴涨了3倍之多。

而进入2018年,知识付费领域在内容上已明显体现出向垂直化发展的趋势。《2018年中国在线知识付费市场研究报告》指出,未来,面向特定领域、场景、用户群的“小而美”垂直知识付费平台仍有较大发展空间。用户开始回归理性,实用性的内容变得更受欢迎,将慢慢落地到垂直可细分的行业和课程,职业教育、技术服务等开始崛起。对农业技术、农村创业、农产品销售等内容的强烈需求,也产生了农业和知识付费结合的新机会。

broken image

作为本轮的领投方,长策投资合伙人彭国题表示:“天天学农将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很多商业模式创造性地应用在农技学习,通过沉淀农技知识库和数据,建立专业性的农技培训品牌,将吸引上亿农户在平台注册,实现由线上学习到线下深度服务的业务扩展,业务包括农技培训、专家定制服务及农业数据营销服务,围绕农户的刚需打造一个垂直流量入口,未来具有较大想象空间。投资天天学农,核心是看中天天学农的团队,目前农业+互联网的优秀团队很少,懂农业的但缺少战略思维,懂互联网的很多又不懂农业,而天天学农团队既懂农业又懂互联网。而且,这些年国家大力推动新型农民的职业化培训,农民对优质的农业内容诉求很强,恰好天天学农用知识付费的形式快速验证了商业模式,这种形式是当下承接村镇巨大流量的最佳切入点。”

作为本轮及上轮的连续投资方,经纬中国合伙人肖敏表示:“随着近年来土地流转的加速,涌现出一大批职业型的新农民,我们也称他们为新农人,他们在种植过程中不再是靠天吃饭,而是对技术、渠道、服务等方面有着更多的诉求。天天学农团队前期从农技培训切入,探索出一套符合农户使用习惯的农业版“知识付费”模式,极大的解决了农户对于农技学习渠道缺失的问题,也提升了他们日常的种植效率,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与落地方式。”

broken image

发布会上,天天学农创始人&董事长闫子铜提到,中国是最大的农业市场,但2018年上半年的中国农业部分数据却呈倒退趋势,与美国对比,美国农作物年收入是中国的20倍,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农民职业化程度不够,缺少种植规模、田间管理弱、用肥用药不科学和信息不对称。而天天学农要做的是改善生产资料和提升生产力,构建新的更强的生产关系。在未来的战略规划上,天天学农将会在内容板块和内容渠道方面做出重要的升级。